<
m2n7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> 第303章:秦与夏
    秦三十三年,

    新夏的使者来到了西海之地,拜会这里名声鹊起的新霸主——

    当嬴端率领使团返回,将自己在罗马和马其顿等国的所见所闻告知父亲后,

    嬴辟疆便派出使者南下,跟波斯友好,然后又联络马其顿,鼓动那位“胸怀大志、目光长远”的君主帕尔修斯,东进塞琉古。

    毕竟,

    塞琉古以前强大的时候,可没少欺负马其顿。

    “东失西补”的政策,怎么会不让马其顿感觉憋屈呢?

    在嬴秦特派使者的如簧巧舌下,帕尔修斯直接被吹得迷迷糊糊,不知天南地北了。

    要知道,

    诸夏君子真心哄人的时候,

    是足以把对方哄成傻子的!

    诸夏周边曾经存在的蛮夷,早就被诸夏君子给“教化”的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和习俗,只一心认为:

    只有诸夏的,才是最好的!

    我早就想当诸夏人,认炎黄当祖宗啦!

    就连同为诸夏的诸侯们,哪怕有群臣谏言、史册警醒,也难免被纵横家骗得没了裤子。

    典型的例子,

    就是大意失亲妈的燕王,

    还有被张仪骗了又骗的楚怀王。

    帕尔修斯何许人也?

    自然只有被激上当的份了。

    于是,

    马其顿开始向东扩张,一心要夺回自己曾经的国土。

    塞琉古王国在其君主安条克三世去世后,后继者皆无能软弱,就连祖先拼命夺下的巴比伦之地都守不住,跟波斯在那边反复拉扯。

    腹背一受攻击,便手足无措了。

    嬴秦趁势出山口而南下,将国土推至亚美尼亚之地,成功将西海的东南角全数包裹,并东至里海,兼其土地,为嬴秦又寻得一处粮仓。

    之后数年,

    嬴辟疆耐住性子,开始消化这些成果。

    直到去年教化有了收获,他才再度兴兵南下,意图覆灭波斯,夺取两河。

    当那些自称“大秦”,唱着充满杀气的无衣之歌,举着锋锐弓弩刀剑的黑衣盘发的将士奔赴而来时,波斯王吓得几乎心胆俱裂。

    他甚至想要向塞琉古求和联盟,以对抗嬴秦。

    但塞琉古哪来的力量跟发育了三十年的嬴秦对抗呢?

    这些域外的蛮夷在诸夏君子的仁义道德面前,可一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。

    在嬴秦夺取亚美尼亚之时,塞琉古就挨过揍啦!

    于是,

    塞琉古王国拒绝了波斯王的请求,甚至还派人去跟秦人强调:

    “你把它打死吃掉了,就不能再来打我了哦!”

    波斯王气的跺脚,然后闷着头在宫殿里团团转。

    好在重压之下,总会有灵光闪现:

    有波斯臣子突然提议,“我听说秦人和夏人是同族血亲,两个国家的关系很好。”

    “而大王的血脉中,则是有夏王室的高贵血统,为什么不请夏人来跟秦人谈判,请求后者看在远亲的面子上,放弃攻打我国呢?”

    波斯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,便大手一挥,派出使者——

    “快去请东方的新夏王者!”

    而在波斯的苦苦哀求下,加之正好到了两国互相访问,交换大事情报,以示亲昵的时候,这才有了夏使来秦之事。

    嬴辟疆听了使者的来意,直接拒绝了他。

    但使者说,“秦夏亲亲,怎么能因为蛮夷而出现裂痕呢?”

    “我之所以劝阻秦王不要激烈的兼并这些土地,实在是为了秦国考虑。”

    他让人取来波斯的地图,然后对嬴辟疆解释起来:

    “波斯之国,已经存在很久了,即便蛮夷建立的秩序,不如诸夏完备,却也使用了不短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乍然而亡,难道秦王就不担心平叛镇压的麻烦?”

    “而且两河不同于西海,人口素来众多,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教化完全,化夷为夏的。”

    “否则,新夏为什么止步于恒河,而不去覆灭南方的身毒诸国呢?”

    简而言之,

    土地是充满诱惑的,

    这里的蛮夷却是很恶心人的存在。

    可囫囵吞下这里的土地,又怎么可能不接纳这里的人呢?

    土地需要人来治理,

    嬴秦即便有狠心在两河大搞诸夏特色建筑艺术的想法和决心,血染两河口岸,

    事后也不可能守住空虚的两河,还会留下残忍至极的名声,引得周边的蛮夷们抱团攻击。

    “当年诸夏始受封的君主,也很渴望广阔的土地,但君子少而蛮夷多,他们也只能忍耐,牢守本心,等待机会再转夷为夏。”

    “新夏能拥有如今的疆域,也是经历了百年耕耘的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嬴秦复兴才三十多年,您作为建立者又何必急切,以至于损害自己的根本呢?”

    嬴辟疆何尝不知道这样的道理,

    他人生最有精力的二十年,便是因为这个而消耗的。

    何况他亲身经历了秦朝的覆灭,深知“吃得多,不如吃得好”的道理。

    但他抚摸着自己白的胡须,忽然询问使者,“我听说夏国的王位,已经传至第三代了。”

    “请问先王的庙号是什么呢?”

    庙号之制,

    起于商朝,周时废弃,秦时也未曾提起。

    但因为嬴秦、新夏都在域外发展,对于宗庙这等凝聚人心、团结族众的事物,要更加重视,于是恢复了这个制度。

    巧合的是,

    诸夏和域外同族的脑回路在这件事上,达成了跨越时空的一致:

    汉朝也恢复了庙号制度!

    而在新夏这边,

    创立基业的第一任国君赵朝被尊为夏始祖,夏文王则被尊为太祖。

    只是,

    庙号珍贵,是不可能授予每一个君主的。

    三国都秉持着“祖有功而宗有德”的原则,对历代先君挑挑拣拣,没有太大的功劳,是不配拥有庙号,享受到后人提供的,最真心最隆重祭祀的。

    使者不知道秦王为什么突然提起这样的事,只是顺从的告诉他,“成王并没有庙号。”

    虽然夏成王秉持了太祖文王的美好德行,拥有抚育民生、完善律法、约束宗教、强化王权等等政绩,但他对外方面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,因此没有获得专属的宗庙。

    夏成王的排位被放在了自己父亲的庙宇之中,在那里还摆放着嬴辟疆很多年前,送给文王的白色罐子。

    新夏的君臣们不知道它的作用,

    只是当做文王遗物,供奉在宗庙里进行正常的祭祀。

    嬴辟疆听了,便告诉使者,“我要想追尊我的父亲秦二世皇帝。”

    嬴秦的庙宇之中,有许多先君的位子。

    但不用跟父祖子孙挤在一起,拥有豪华单间的,只有非子、穆公、始皇帝等寥寥数人。

    嬴辟疆自己去世后,肯定也能拥有独立单间,不用跟祖先们住大通铺。

    所以他只忧虑自己的父亲,希望能给那位殉国的秦二世优待。

    虽然嬴辟疆知道,他父亲在阴间,肯定跟先祖们过得很快乐。

    但那终究是个很遥远的地方,而且也不能因为人死下去了,就不装点阳世的面子工程了。

    “更何况我还听说,汉朝的刘邦拥有了庙号和美谥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是让我心里难受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嬴秦虽远在域外,但并不代表完全断绝了跟诸夏祖地的联系。

    新夏的使者还是会想办法去那边,即使河西走廊眼下正被匈奴人占据着。

    这么多年来,

    新夏使者成功钻空子溜进去两次,并去到汉朝修建的都城长安,会见了汉帝。

    然后,

    新夏又把在汉朝的见闻带回来,分享给嬴秦。

    嬴辟疆因此知道刘邦已经去世了,就连他的儿子也垂垂老矣,很快就要将社稷宗庙,传给新一代的君主。

    当时的嬴辟疆沉默了许久,心里再次感慨起岁月如梭来。

    覆灭他家国的仇人已经去世了,

    对方建立的国家还蒸蒸日上着,正在迎接盛世。

    而自己还待在域外,忍耐着身边层出不穷的恶心蛮夷。

    这让沉稳了很多年的嬴辟疆难得焦虑起来,随即又思念起自己埋骨于雍城的父亲,还有历代祖先。

    于是,

    年老的嬴辟疆开始任性,想要替自己的父亲博取身后美名。

    臣子们反对他的提议,认为二世皇帝丢掉了嬴秦的祖地,哪里可以拥有庙号呢?

    嬴辟疆因此跟臣子闹了起来。

    折腾到最后,这位老迈睿智的秦王忽生一个念头,想要凭借自己的功绩,抬高父亲的地位。

    反正父子之间,何必区分得那么清楚呢?

    儿子的功绩,也可以算到父亲头上,当成他的荣光伟业嘛!

    不然的话,

    刘煓那个太上皇怎么来的?

    难道他的种地技术,已经力压古今,直追神农了吗?

    在这个神奇念头的驱使下,

    嬴辟疆企图通过覆灭波斯,大力推进嬴秦的版图,来堵住臣子们的嘴巴。

    新夏使者听到他这样的话,都忍不住沉默了下去。

    他都不敢想,

    如果波斯王知道自己面临的亡国危机,只是因为秦王的“孝心难耐”,他会是何等绝望的表情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