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m2n7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年代: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> 第二百八十一章 去郑家屯指导栽种前期工作,全村出迎最高礼遇
    进入三月份,许承安就愈加的忙碌了起来,因为三月末开始,阳平镇那些大山脚下和大山里头的村屯就得全都种上春耳了。

    尽管那些村屯的人都来加工厂的培训中心上过课,然而七天的课程毕竟有限,实践的时候,很可能还会有些忽略的实际问题。

    许承安在镇政府开会的时候也曾立下过g,说自己每个村屯都会到位,走一走看一看,他得履行自己的诺言。

    许承安去的第一站是郑家屯,这个屯子也是很穷的屯子,学黑木耳栽种也最积极,以村支书郑海波为首的种村民们都好学得很,许承安对他们印象最为深刻。

    大早上吃过早饭许承安就骑着嘉陵70出发了,他还没去过郑家屯,不知那边的山路怎么样,不过料想摩托车应该是能走的。

    如果真走到半途碰到烂路走不了的话,那就往大罗乾坤袋里一收,等路好点再拿出来。(前面有义父问去接施秋宁时为啥不把拖拉机放大罗乾坤袋,在这里解释一下,芥子空间对于存放的单件物品体积和重量有限制,否则把一座大山甚至整个地球都收进去就不得了)

    第一次去郑家屯,但是大概的方向和从哪里走许承安还是有点了解的,一路问人,不费劲地就跑到了这个屯子。

    它比黑土屯还要偏僻不少,得跑十几里的山路,怪不得郑海波这么得力屯子却还是穷,这种地理位置,如果不是碰到自己的话,确实很难逆天改命。

    不过这十几里山路出奇的平整,看路面痕迹应该今年扩修过。

    许承安在黑木耳栽种培训课上说了,让各村屯必须把路修好点,至少得保证拖拉机能自由进出,这样才能送菌种以及在木耳采收后进行运输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许承安还夹带了一些私货,称道路对于村子是非常重要的东西,尤其是这些大山里头的山村,要致富就得先开路,当然别人能不能听进去,又重视到什么程度,那就不好说了。

    郑家屯就很重视,十几里的山路是黑土屯的近三倍,而且这条山路只是郑家屯独有,没有其他屯子帮他一起修,得花的人力和时间至少六七倍,可是他们却把这条山路扩修了,弄得十分平整,该扩大的扩大,该压实的压实,虽说没能力铺上沙石,在土泥的整修上也做到了极限,许承安这一路进去,甚至没有见到任何明显的坑洞或裂缝。

    这说明郑家屯在修路的时候是真的用了心的,村民们也很有凝聚力。

    有这样的村支书,和这样的村民,郑家屯定能成大事啊!

    许承安挺看好这个屯子。

    尽管它在大山深处,田地不多,然而分到的集体林地特别多,再加上这股精神劲头,该屯很可能会是所有屯子里下年黑木耳产量最高的。

    前几天许承安便提前给村委会打了电话,说是今天上午会过来,然后他发现十几里路的冰雪全部都给铲得干干净净了,在入村之前,许承安就感受到了村民对自己的热情和尊重。

    嘉陵70一路畅通无阻,来到村口的时候,许承安就见到了前方黑压压的人群。

    为首的正是村支书郑海波,几乎带了全村人在这里迎接自己,称得上是最隆重的礼遇了。

    看到这场景,许承安瞬间被感动到了。

    摩托车一停,刚从车上下来,郑海波就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,高兴地道:“许厂长,我们的村民们都念着您,盼星星盼月亮,总算把您给盼来了,我们屯子远了点,山路又不好走,真的麻烦许厂长了!”

    许承安连忙道:“郑支书,您千万别这么说,你们郑家屯这路修得实在是太好了,我的摩托车好走得很,一点都不费事!”

    那些去过培训班的耳农们也纷纷上来打招呼,而那些不认识许承安,但却听过其大名的耳农家属们则好奇地看着这位传说中的许厂长。

    “这位许厂长可真年轻啊,瞧着也就二十多岁吧,都开了加工厂,自己当上厂长了!”

    “不能光看年龄,人家许厂长是知青,有文化,还研究黑木耳出了大成果,被镇政府评为镇子年度优秀个人的!”

    “对啊,咱年纪比人家大有啥用啊,大字都不识一个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和村民们寒暄了会,也不墨迹,先办了正事再说。

    郑海波带着许承安,身后跟着超过近两千号的村民,包括男女老幼,浩浩荡荡直奔屯子后背大山。

    来到山上,见到那个黑木耳种植园,许承安不由得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郑家屯的黑木耳种植园是真心大,比黑土屯的大了好几倍,而且他们可不是把所有的集体林地都给开发了,同样只开发了三分之一左右而已。

    郑家屯是大屯子,人口多,而且他们的耕地少,政府为了补偿,分给他们的集体山林多,之前郑家屯也不知道该怎么利用,因为林地种不了啥庄稼,直到黑土屯种黑木耳成功,郑海波和村民们才意识到这是个大宝库,欢喜得不行,于是向许承安取经是分外积极的。

    偌大的一个种植园,耳场却规划得相当科学,道路都横竖交叉修了好几条,让拖拉机在运输时能尽量开到离每个耳场都近点的地方,方便采收装车,林地大就是豪横,黑土屯都不敢这么修路。

    一根根木头已经伐下并切割成长短一致的段木,架在地势高,通风向阳的地方进行晾晒处理了。

    伐下的老木也全部换成麻栎白栎这些八年期就能段木,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树种。

    许承安随便找了几个耳场,抽检了几十根段木的干湿度。

    抽检之后他道:“你们这些段木架晒得七成了,再过十天左右就可以转到阴凉之处,三天后还得翻转一次!”

    “是,许厂长!”

    郑海波点头的时候,还拿了个小笔记本给记下。

    在加工厂培训的时候,他也是最认真的,经常主动向许承安请教,笔记本从不离身,每一句重点的话都得记下,生怕忘记了。

    “还有,三月末木耳接种之前的几天,你这种植园就得洒石灰消毒,虽然那个时候气温还不高,但冰雪初融,有些细菌就已经开始滋生了,不能让它们污染菌种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许承安一边说,郑海波就一边记,围在周围的众村民也认真地听着。

    在种植园里边走边看,发现需要注意的细节许承安便一一指出,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,也没什么能说的地方,这才离开种植园。

    下山的路上,郑海波问道:“许厂长,你觉得我们这种植园前期工作做得如何?”

    “非常好,基本没啥毛病!”许承安笑道:“郑家屯是我去的第一站,不过就算还没去过其他屯子,就已经预感到你们会是我教过的最好的一届学生了!”

    郑海波谦虚道:“感谢许厂长的肯定,不过我们还有很多做得不足之处,还请许厂长不吝指出啊!”

    “好说,好说!”

    这会到了中午,郑海波说什么都得留许承安吃顿午饭,毕竟别人大老远跑过来给自己屯子指点。

    为了款待许承安,还杀了一只鸡,并买了几两猪肉,郑家屯条件比不上现在的黑土屯,这已经是对待贵宾的规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