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m2n7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锦衣状元 > 第九百五十九章 拆盟和结盟
    「道长,你可有主意?如今新皇登位日短,对于兴王府旧臣过分倚重,若是能让陛下回归正途,任人唯贤……」

    张璁本想把自己说得伟光正一点,但话到中途连他自己都说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你一个刚入官场的老进士,凭什么觉得自己是贤能?

    你还不如干脆直接说,怎样让皇帝重用我。闫机观道:「若张大人多跟陛下举荐贤能的话,那陛下便会认为,张大人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作为依托,或可令陛下对你更为倚重。」

    「这……我也不是没想过,只是我所能任用之人,散落各地,一时并不能汇聚于京师。」张璁想到在南京时,可以作为他左右手的桂萼。

    二人可说是相谈甚欢,简直引为知己,在大礼议方面,桂萼也给了他不少建议。

    同时还有方献夫等人,这些人也都可为他所用。但如何把南京官场的人调到京城来,这是个技术活。

    闫机观道:「此时正是陛下用人之际,只要张大人跟陛下举荐,想来陛下都会调来京师任用,无论在何职位上,只要平时能相助张大人,官职再微末,那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。」

    「嗯。」

    张璁本来就想写信给桂萼。

    听了闫机观的话,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。朱浩不是也提醒他,可以把各地议礼的佼佼者调来京师?

    不管朱浩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,反正现在我张某人在京城势单力孤,在皇帝面前又没什么发言权,只有让自己党羽力量壮大,让皇帝觉得我拥有巨大的影响力,才有机会爬上高位,不然就只能被朱浩和唐寅之流给踩在脚下。

    为了向皇帝举荐议礼官员,张璁绞尽脑汁,琢磨着如何才能如愿以偿。

    以他的身份,没资格跟皇帝直接上密折,而正常的奏疏要经过内阁和司礼监,根本就行不通。

    另外,如今他既不在吏部,又不是什么即将致仕的重臣,有什么资格跟皇帝举荐同僚?

    张璁本来想找张佐,如果能通过张佐把人举荐上去,就能跳过朱浩和唐寅。

    但思前想后,张璁又觉得以张佐上奏不合适,就在于张佐也是兴王府旧部,跟朱浩和唐寅很可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,最后他找到刚入阁的黄瓒。

    黄瓒入阁,正好要到翰林院做职务上的交接。因为张璁本来就是以议礼翰林侍读的身份跻身翰林院,跟黄瓒一样都不受人待见,趁着黄瓒回去的时候,张璁找了佰机会,跟黄瓒单独叙话。

    同时被同僚敌视有一点好处,那就是没人在意他们说什么,反正他俩都是翰林院中的异类。

    「……黄阁老,在下这里有几个人选,或能在大礼议方面相助陛下,如今陛下在议礼之事上进展缓慢,在下颇为着急,想到如今朝中能出手相助的人不多,不如从南京官场调来一批人顶上去,毕竟南京也是您长期经营之地。」

    张璁来找黄瓒,还有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此番被调来京师前,他二人都在南京官场厮混。既然出身相同,那立场上就要相互扶持。黄瓒拿过名单一看,发现上面的人他基本都不认识,却多有听闻。

    黄瓒道:「秉用,你在南京时与这些人交好,他们在议礼上跟你意见相同,看起来意气相投,可引为臂助,但你也要注意,他们中或混杂有许多趋炎附势之辈,得小心甄别。」

    黄瓒的意思,我不想帮忙。

    作为官场老人,黄瓒看出来了,张璁分明想自成一派,而黄瓒却是通过朱浩相助得到入阁的机会,他凭什么要帮张璁?

    或者说,你张璁能拿出什么好处?

    张璁道:「在下听闻,如今陛下想启用前朝老臣,在下认为不妥……前朝老臣多忠直之辈,闲散各处

    已有些年月,若以他们回朝处置政事,难免会跟如今朝堂脱节,反倒是黄阁老这般一直在朝中的老臣,知悉这几年朝堂发生的一切,更能顾全大局。」

    「嗯!?」

    黄瓒稍微愣了一下,他从张璁的话中听出一点苗头。

    张璁的意思是,我要跟你结盟。

    黄瓒当上阁老,自然是风光无限,但张璁也知道,黄瓒在内阁大学士的职位上不会停留太长时间,只是个过渡人物,而接替黄瓒的很可能是杨一清、谢迁等人,他们入朝,黄瓒就得腾地方。

    张璁是想告诉黄瓒,我跟你是一伙的,只要你支持我,那我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你,以后你或许还有机会当上首辅大臣。

    张璁继续道:「为朝廷举荐贤才,本是吾辈职责,这些人入朝后,也必定以黄学士您马首是瞻!「

    黄瓒听了这话态度有所动摇。

    黄瓒这次入朝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没带来自己的班底。

    他之前是地方官,然后在正德朝升任北户部侍郎,然后转任南户部尚书,这一条线下来,心腹多是务实的地方官,结果再度升迁却是直接入翰林院当议礼的翰林学士。

    作为务虚的衙门,翰林院里的人什么态度他很清楚,除了张璁支持他,没谁会跟他站在一道,他在入京前甚至都没在属僚中发展任何有关议礼的「人才」。

    这就带来一个弊端。

    我是因为大礼议而成为翰林学士,继而入阁,但我手底下,一个翰林院的人没有,一个参与议礼的中枢官员也没有。

    尴不尴尬?

    但如果张璁投奔他,那二人就成为相辅相成的关系,对黄瓒来说,等于是发展了自己的党羽。

    张璁趁热打铁:「您老入阁,这京师中各部尚书、侍郎,还有各衙门的人,有几个会对您言听计从?这不正是您跟陛下举荐贤才的良机?若只举荐您在南户部的得力助手,难免会令陛下生疑,还不如……」

    张璁的意思是,你入内阁做了大学士,肯定要想办法提拔自己人,但你不能只提拔你的旧部。

    不然皇帝也会生疑,我都没好意思说,还有朱浩和唐寅等兴王府的旧部会跟你产生嫌隙,你不如顺带把我介绍的这些人举荐上去,这样咱俩就算正式结成同盟了。

    黄瓒听到这里,才把张璁的举荐名单拿过来,道:「让老夫斟酌一下,你先回去吧。」

    没直接应允,说明黄瓒心里还有隐忧。他刚当上内阁大学士的节骨眼儿上,直接跟张璁联盟,会让朱浩怎么想?

    他当然要先琢磨清楚,到底是朱浩的相助重要,还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张璁带给他的帮助更多。

    黄瓒也有自己的幕僚。

    回去后,黄瓒没让苏熙贵来,直接找到幕僚,跟其商议事情。

    幕僚惊讶地问道:「黄公是怎么想的?张翰林虽是新贵,但若是跟兴王府的人产生纠葛,以后怎么得陛下信任?」

    黄瓒道:「我来跟你说此事,便在于兴王府的人能相助到我的只是让我入阁,如果我还想更进一步,或是日后长久在朝,就只能另寻它法。」

    这番话把幕僚听愣了。想想挺有道理。

    黄瓒拼命跟兴王府的势力接近,最终目的已达成,那就是成为内阁大学士。

    但若还想继续进阶,基本就没可能了,甚至朱浩那边明言,半年左右就让他退下去,最多一年……虽然牛洗也曾露过om或许他在朝时间会再长一点然未洁也自路过口风,或什他在朝时间会更长一点,但他不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
    黄瓒继续阐述他的理由:「唐伯虎为翰林学士前,我还抱有一些念想,但今时今日,连唐伯虎都能为翰

    林学士,陛下将来有何理由让我长久留在内阁?或许,我入阁,只是为一些人铺路。」

    幕僚叹了口气,道:「既然黄公已有了想法,在下便不该多言,黄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便可。」

    「嗯,那明日我便向陛下举荐一些人,看看兴王府出身的那班人,作何反应吧。」

    黄瓒入阁,第二天朝议结束,被皇帝单独叫到乾清宫去议事。

    黄瓒趁机把一份举荐名单交给了朱四。朱四接过去看过,微微颔首表示满意,旁边的张佐想探头看个究竟,但皇帝却合上了册子,似无意让旁人看到上面都有谁。

    「黄阁老,你愿意为朝廷举荐能臣,朕深感欣慰,只是他们……真的能帮到朕吗?」

    皇帝好像有些担忧。

    黄瓒知道这种担忧是什么,皇帝像是在问,朕想找一些议礼派的官员入京,你的人确定有这方面的大才?

    黄瓒道:「其中几人,在南京议礼中变现得很活跃,都乃一时俊杰。」

    「是吗?哪几个?」朱四直接问了。

    黄瓒恭谨道:「便是列在第二卷的几人。」朱四再次打开折子,翻看后笑道:「如果他们真有此等实力,是该调到京城来,这个桂萼……朕好像记得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。」

    张佐急忙道:「此人在南京声名很大,尤其是议礼事上,连张翰林也说对其相助颇多。」

    「哦?若是此等人入朝,不知应该安排个什么职位?」

    皇帝一听就要对桂萼行提拔之事。

    张璁举荐也就算了,现在连黄瓒也在举荐,之前张佐也说此人在南京礼议中大出风头,如此人才为何不用?

    「这……老奴不好说。」张佐不愿意随便安排人职位。

    朱四道:「张翰林乃翰林侍读,那此人入朝怎么也该是个翰林侍读吧?不如就给他个翰林侍讲,有时间在经筵日讲时,让朕听听他在议礼上的见地,方便朕以后调用。」